刚刚看了一则报纸的新闻,原来发展商将买气减弱归咎于购物者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或理想贷款额,原文点这里。他们希望银行能让融资多元化,让首购族也能“居者有其屋”;同时也因为建筑材料,薪资,土地成本上涨等原因,房价是不会下跌的。
他们建议银行除了薪资单外,也因一并考虑贷款者的教育水准,工作背景等让初入社会的工作人士也能获得贷款。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马来西亚的“二级贷款”呼之欲出。
老实说我在年轻刚出社会时,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子。新山的房价低迷了许多年,一方面单身没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没有投资的头脑,觉得房子以后再买就可以了啊。转眼间新山“突然”迅速发展,房子的售价节节上升;在gated & guarded的利诱下我莫名其妙地买了“贵屋”,再看到人们疯狂地抢买房子,一直到今天的稍微冷静。
到底是需求创造了房地产的销量,仰或是房地产(投资)创造了需求,我是不得而知。只是从新柔长堤的塞车程度知道许多人加入转换兑换率的游戏,用自己的方法和能力以期自己可以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会被经济发展抛在后头。
每个国家几乎都一样,富者愈富,贫者愈贫;M型化的社会结构(即是中产阶级减少,逐渐向贫穷或富裕一段靠拢形成一个M型社会结构)几乎让很多人都陷入了疯狂。有意识的拼命学习如何理财投资,意识不足的怨天怨地,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所以示威多了,掠夺案多了,反正就是你们欠我的!)
记得不久前看台湾的金融节目,里头提到台湾的房地产景气冷飕飕,而较便宜的二手屋成交量却是呈上升的状态。如果首购族要买房子,选择其实很多,这当然和钱包深度成正比。记得小时候单层排屋很多,双层排楼是有钱人住的;现在单层排屋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更大更豪华的房子。是需求问题,或是赚钱问题,焦点开始模糊。
在现在的全球经济条件下,我还蛮赞成银行打起精神来好好审视每笔贷款。好比身体在不舒服时,仍鼓励大吃大喝无需节制(这时会有人说:人一定要吃东西的啊,既然吃就吃自己喜欢的呀),有一天时间到就是大问题了。我还记得贷款给公务员的MBSB因为坏账大幅影响公司获利,借出去的钱能够收回来才是一笔好生意啊。
如果银行评估贷款人还款能力不好时,你会希望银行敢敢借(收高利息)或请贷款人改善自己的财物状况后再来尝试呢?当看到有许多年轻人破产是因为还不起车期,或执迷于享受生活时,我坚信理财能力和教育程度,工作背景是毫无关系的。长期利好的油气业如今也黯然销魂,谁能保证自己的行业能一本万利毫无风险呢。
放松房屋贷款政策,或融资多元化,最后得益者是发展商或买主?若房价太高,是否应该考虑推出较小的屋子来吸引买家。需求主导产品,或利益主导产品,你们觉得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你们的留言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鼓励,欢迎留下任何意见与想法!^^